郎溪三次援沪向这群逆行者致敬
2022/5/3 来源:不详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沪上战“疫”紧要时刻,医院三次派遣院内骨干医务工作者,驰援上海,助力上海抗击疫情。4月4日,第一次援沪,医疗队队员凌晨1:30出发,到七宝镇为当地群众采集核酸,当日傍晚返回郎溪。4月9日,第二次援沪,医疗队队员上午10:30出发,到闵行区为当地群众采集核酸,次日凌晨返回郎溪。4月26日,第三次援沪,医疗队队员凌晨2:20出发,到静安区为当地群众采集核酸,当日傍晚返回郎溪。三次逆行,中医院援沪医疗队员总计为人次采集核酸标本。三次逆行,医疗队队员们听从指挥、服从命令,兢兢业业、克服困难,发挥出“沪皖一家亲,抗疫一体化”的皖军力量,发扬出勇于担当的郎溪精神,更彰显出郎溪中医人冲锋在前的责任和使命,向党、祖国和人民递交了一份满分答卷。
每一位援沪队员都有一个名字
援沪医疗队队员们抵达上海后,在大巴车上完成简短休整,补充食物,穿戴好装备。因怕中途上厕所,大家都不敢喝水。相互检查防护措施完备后,大家在各自的医院和姓名。这样,每一位“大白”便都有一个名字,而不是统一的“大白”这个代号了。来自九病区的李琴和二病区的方文,另辟蹊径,互相为对方的防护服外画上一枚卡通图像,调皮又有爱。她们一个是一只可爱的小熊头像,小熊头上还顶着一朵小花,一个是一只胖胖的小兔,小兔有憨萌的背影。“在车上休息时,看着洁白的防护服,想着小朋友会不会害怕,就拿起了笔,画上了可爱的卡通图案。希望可以消除小朋友的紧张情绪,更好地采样,也可以拉近与居民的距离,使得他们心情更加放松。”方文说道。“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大爱无言。”向所有美丽又心有大爱的“天使”们致敬。以地为席的“盛宴”
“大家默契地配合着,经过6个多小时紧张采样,完成了分配给我们的采样任务。就着小区的绿化带台阶,吃完盒饭,来不及多欣赏上海的美景,我们又上车立即返回。”来自九病区的李琴在日记中写到。援沪队员每次在坚持六七个小时核酸采样、工作告一段落后,才会脱下防护服,经过必要的消毒后,饥肠辘辘中开始他们的午餐或者晚餐。他们的“餐桌”,是小区绿化带的台阶、户外简易木桌。他们或蹲、或坐、或站,一边吃着一边交流核酸采样中新鲜事,互相鼓励。盒饭虽然不是很热,但他们吃得很香。第二次援沪时,太晚了,他们人手一桶方便面,同样吃得很欢。以天为幕、以地为席,这样的就餐经历会成为他们生命历程中最难忘的镜头。多年后记起,这场天地间最有特色的“盛宴”,会带给他们不一样的回味。“疫情无情人有情,相信在我们和来自全国众多援沪医疗队友的帮助和努力下,上海的疫情一定会很快过去!”三次参加援沪的队员邓雨菲握紧拳头说道。那些难忘的瞬间
“采样过程中,有时候也很尴尬。有的老人戴的是假牙,一不小心就弄松了……有的老人行动不便,坐着轮椅,我就走上前去,蹲下去替他采样……”李琴在援沪记录中写到。碰松老人假牙的瞬间,李琴一定非常尴尬,还有点忍俊不禁吧;李琴蹲下身子,为大爷采样的瞬间一定很美很美。李琴在服务中,遇见一位志愿者。她说是群里看见照片,知道来了老乡,立即赶过来看望,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下来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她激动地对旁人说,这次采样的是我家乡人,我的家乡来人了。得知李琴晚上八点还没有吃晚饭,她回家拿来吃的,非得给李琴。李琴坚决不要,谁知她趁李琴忙,放下袋子悄悄离开了。“上海物资这么紧张的情况下,如此馈赠,得是多大的情意啊!”李琴感叹着。中国人,都有故乡情结。这份情结,并不只存在于生他养他的那座城市、那片乡村。沪皖,一家亲。来源:郎溪发布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