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别报道开放赋能绿色崛起的县域样板
2022/10/13 来源:不详这是溧阳在长三角地区
“强势突围”的五年。
空间布局深刻调整、产业动能深度转换、城乡面貌深切改变,溧阳冲破“县级市思维”,主动融入城市群、都市圈竞合大潮,开展前瞻性、创造性工作,打基础、利长远、抓落实,实现了城市发展的趋势性、根本性变化。
进入新时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命题之下如何以更加用心、更加专业的姿态求解,溧阳给出的答案之一——“开放”二字,已然无比清晰、跃然纸上。
我们晚上过来跳广场舞,
都把汽车停在政府院子里!
1月2日晚,62岁的市民朱丽萍女士和朋友们来人民广场跳舞,照例把私家车停在了政府大院内的车位上。
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周围的围墙、栅栏被全部拆除了。脱掉原来厚重的“外套”,曾“养在深闺”的满园翠绿“敞透”了出来,机关大院不再是政府部门的“封地”与“自留地”,而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的公共空间和绿色资源。
年以来,溧阳市委、市政府秉持“文明、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决定打开政府机关院落,实施共享停车,将封闭管理的机关大院变为面向市民开放共享的公共场所。截至目前,已有24个政府单位和部门打开了“围墙”,向市民错时开放车位约个。“机关大院成了我们老百姓的‘后花园’。”这是近年来许多溧阳市民的肺腑之声。
“拆围”的意义并不止于透绿。过去,高高的围墙、牢牢的栅栏,是许多人对政府机关大院的刻板印象。如今,溧阳开周边县市之“先河”,市级机关拆掉围墙,打通院里院外,主动“开门迎客”,欢迎百姓进门办事、上门监督,在还绿于民的同时,让“事好办”从“门好进”开始,以开明、开放的姿态拉近了干群关系。
贴心、周到、高效的服务,
让我更加坚定了在溧阳投资建设的信心。
建设一个更加开放的溧阳,始终是溧阳历届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一以贯之的信念。
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重大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发布了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排名,溧阳排名第18位,位居江苏前5。
营商环境是县域产业发展的“隐形发动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积极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坚定不移建设更加开放的溧阳,为广大企业和企业家提供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发展环境。
促进开放,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关键。年12月29日上午,江苏时代LY56首条线产品下线暨量产仪式在江苏时代车间举行。作为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江苏时代在溧阳投资建设的四期项目,总投资不超过亿元,达产后可形成年产30GWH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能力。
就是这样一个百亿项目,从年12月31日签约,到年1月28日开工建设,再到首批产品下线,仅仅用了天。
“面对疫情频发等诸多不利因素,在溧阳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我们项目建设团队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目标。”在当天的首条线产品下线暨量产仪式上,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映明感慨万千。
无独有偶。年11月,位于上黄镇科创园的常州和仕达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的投资项目——大型回转体关键安全件成形设备及产品生产项目,正式破土动工。该项目从立项备案到施工许可,审批仅耗时3个工作日,再创项目审批“新速度”。
“我们公司在全国多地投资建设项目,但还是第一次这么快就拿到开工前的所有审批手续。代办员第一时间协调和解决矛盾,审批人员主动加班加点,这些贴心、周到、高效的服务,让我更加坚定了在溧阳投资建设的信心。”项目负责人陆梦杨说道。
据了解,常州和仕达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此次的新建项目,总投资3.5亿元,建筑面积约平方米。按照工业项目传统的申报模式,企业要在土地出让阶段的“空档期”结束后,才能逐步办理规划、审图等手续。
考虑到企业迫切开工的实际需求,市行政审批局联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相关部门,积极探索“拿地即开工”模式。在土地出让阶段,为项目开辟规划、审图和各审批事项的预审通道,将企业“等地期”变为“加速期”;拿地后通过全程代办,迅速取得各项许可,为项目开工节省了2个多月的时间。
近年来,我市一直在用心打造“放管服”改革升级版:首创区域评估改革被国家和省多位领导点赞;在全省开发区率先开展企业投资信用承诺制改革,实现了“先建后批、批建同步”的目标;全程推行项目代办制,“让企业一次也不跑”;企业开办专区在全常州复制推广,在常州市内率先完成“”向“”提升,“”限时办结率高达99.5%,、、年3年获得省政府激励。年,新增企业开办平均用时迈入“1”字大关,逐步向0.5个工作日目标靠近;工业项目领取施工许可证平均用时7.73个工作日;“联合竣工验收”制度不断深化,服务全市60个在建工业项目。
溧阳在打造高效透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上持续发力。年,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家,其中亿元企业41家;新增企业法人户。新设市场主体的大量涌现,成为溧阳创业创新活力迸发的重要标志。
“种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开放的溧阳,赢得了广大客商的青睐。宁德时代、上汽集团、新加坡金鹰集团、环球融创等业内知名企业纷纷入驻。
像串门一样取经学习。
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城市开放提供内生动力,而当前,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主要方式的区域一体化浪潮也正扑面而来,深刻改变着县域发展的格局。
面对长三角一体化、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宁杭生态经济带等多重战略规划叠加机遇,溧阳紧紧围绕“聚焦上海、远拓京深,联动六县、融宁接杭”的总体部署,紧扣长三角一体化趋势的规律与内涵,融入南京都市圈、推进常溧一体化,在生态优先、产业优升、开放优容的自觉奋斗中,努力实现从绿色发展样本到绿色崛起样板的新跨越。
五年中,在溧阳首倡的苏皖合作示范区获得国家批复之后,溧阳又携手“一地六县”共建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年以来,溧阳与安徽郎溪县一起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郎溪县下吴村亩青虾养殖塘实施有序退养,从源头断绝天目湖上游养殖尾水污染;两地还共建青虾“新型科技+生态模式”绿色发展样板,推进青虾产业协同发展。
如今,在“山这边,山那边”的溧阳社渚镇洑家村和郎溪县下吴村,“像串门一样取经学习”已经成为常态。下吴村的干部群众时不时会来洑家村转悠,眼瞅着洑家村美丽乡村建设“一天一个样”,立马回村组织学习溧阳不断焕新的思想精神、无限延伸的跨域旅游风景线、打破区域边界的协同发展。
宁杭高铁直达全国6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4条高速、10个互通凸显苏西南交通枢纽地位。这样的溧阳,不仅是一座发展之城、活力之城,更是一座开放之城、希望之城。
秉持“放眼大趋势、共赢成大事”的发展理念,一个敢为、善为的开放溧阳,正在奋力迈向苏南第一方阵,奋力建设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城市,奋力谱写溧阳绿色现代化崭新篇章的新征程上不断阔步向前!
内容来源
溧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文静
本期编辑
杨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