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实施五大振兴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3/6/6 来源:不详

近年来,郎溪县大力实施“五大振兴工程”,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实现“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努力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平稳转型,确保实现“十四五”规划衔接打好基础。

突出抓好“产业振兴工程”推进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的有效衔接

该县坚持以振兴产业为基础,培育做大贫困村产业扶贫基地,健全巩固“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机制,做大做强再生稻、黄茶、蓝莓、油茶、水产、苗木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甲级队”培育工程,培育扶持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逐步健全稳定的带贫减贫机制,打造乡村产业振兴引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突出抓细“人才振兴工程”推进从扶贫队伍到人才振兴的有效衔接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保障至关重要。近年来,郎溪县着力强化人才队伍梯队建设,持续开展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专项行动,重点培育致富带头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人才支撑。

突出抓深“文化振兴工程”推进从文化扶贫到文化振兴的有效衔接

为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纾困与内生脱贫结合起来。近年来,郎溪县持续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涛城镇长乐铺村是一个极具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村落。这里不仅是红色革命抗日根据地,更有着悠久的非遗文化“皖南花鼓戏”的传承和发展历史,素有“戏曲之乡”之名。在乡村振兴和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下,近年,该村成立了郎溪县首个村级文化艺术展示馆。馆内陈列着来自郎溪画家之手的精美画作、漂亮的玉器瓷器和精致的皖南花鼓戏戏服,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新展示在大众的眼前。

长乐铺文化艺术展示馆的建设,不仅是农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鲜活体现,更让文化春风吹进万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力量。

突出抓实“生态振兴工程”推进从生态扶贫到生态振兴的有效衔接

郎溪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和集镇整治,通过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全面清除“脏、乱、差”现象,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凌笪乡下吴村罗市村民组地处皖苏边界,交通便利,茶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为了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更好地快速对接苏南。年3月,罗市村民组被确定为全省“”品牌村建设点,致力于打造4.0版本的精品美丽乡村。工程总投资约万元,共实施“四好农村路”、村庄道路“户户通”、弱电入地及污水管网、人居环境整治、旅游综合服务中心等16个项目的建设。现如今的罗市村,粉墙黛瓦、农田环绕、茶园飘香,美如景区。公共基础设施健全,村庄内建有公共厕所2座,2处停车场,1个乡村大舞台,排水明渠和污水管网连接整个村庄,村庄内所有民居实施外墙立面改造,生活垃圾分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也借助美丽乡村开发乡村旅游的契机,发展农家乐,通过实施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以“农户+村组+企业=入股分红”的模式,发展乡村旅游业。环罗市“四好农村路”起点于溧阳1号公路,环绕罗市再连接溧阳1号公路,村里沿线种植约多亩茶叶,带动25户贫困户就业,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元。该村还将多亩集体林场开发成旅游观光的生态茶园,以此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突出抓牢“组织振兴工程”推进从组织建设到组织振兴的有效衔接

郎溪县以实施“五基五力”行动计划和“五聚焦五提升”行动为抓手,大力推行基层党建“品牌化”工程。采取“支部+合作社”“支部+协会”“支部+农业龙头企业”等模式,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凌笪乡侯村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发挥党组织作用,凝聚党组织力量,因地制宜创建党建品牌,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帮友工作室”,为助推脱贫攻坚提供了平台支撑。该工作室作为党建领航扶贫加油站、茶叶技能培训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脱贫攻坚主战场等特色阵地予以打造。

在该村的白茶产业园扶贫基地,片片白茶地头竖立着一块块鲜红的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的标识牌,帮扶党员也经常到贫困户家里与他们亲切交谈,发挥优秀党员的标杆作用,落实了党员结对帮扶措施,为贫困群众提供技术、政策服务,引导他们竖立自主脱贫的意识。

帮友工作室坚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把精神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行“党员+服务”带动模式,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接下来,郎溪县还将继续加强统筹协调,坚持以生态振兴为基础,打造美丽宜居“新家园”;以产业振兴为重点,推动农村发展“新动能”;以文化振兴为引领,塑造乡风文明“新风尚”;以组织振兴为保障,构建共治善治“新格局”;以人才振兴为支撑,释放乡村发展“新活力”,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的目标任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马倩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49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