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大地上,文物的光芒更加灿烂
2022/8/26 来源:不详6月16日,安徽省发改委发布了《全省十大文物活化利用优秀案例》,亳州市花戏楼、滁州市凤阳县明中都皇故城、六安市金寨县六安六区十四乡苏维埃政府旧址、马鞍山市含山县凌家滩遗址等获选活化利用优秀案例,活化利用涉及古遗址保护利用、古民居古村落展示利用、近现代重要史迹打造新功能新业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等。这是安徽省近年来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创新领域积极探索、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体现。
今年4月6日,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革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会议强调要切实增强做好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的责任感、使命感,努力把安徽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把安徽的悠久灿烂文明史诠释好,把安徽的经典历史文化故事传播好。如今,文物不是包袱而是宝物,已经成为安徽干部群众的共识,各地科学地活化保护利用文物的经验不断涌现。
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红色文物再现光芒
▲新四军军部周恩来塑像
安徽及时完成《大别山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岳西等66个县区被列入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重点片区。充分利用好省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保护专项资金2亿元,对23个贫困县革命老区的个项目实施抢救性维修,革命文物保护现状得到明显改善。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等20处文保单位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独山革命旧址群等70处文博单位被命名为国家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以新四军为题材的纪念性文艺表演
泾县开辟新四军司令部、大会堂、政治部、中共中央东南局党史学习主题参观线路,制作人物雕塑,石刻历史革命歌曲,举办革命文物专题陈列展览。依托当地革命文物资源,邀请党史和新四军研究专家,开发新四军专题精品课程,建立军部战地服务团旧址、修械所、种墨园、皖南事变发生地等15个现场教学点。开发了穿新四军军服、走新四军路、爬新四军山、唱新四军歌、听新四军故事等实践教学活动,设置了队列训练、拉红歌、急行军等互动教学和体验教学内容。编印了《云岭烽火——党领导的新四军》党史学习教育课本,出版了《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故事》,编写了《红色故事汇》党性教育读本,创作了《云岭颂铁军情》舞台剧、“红色云岭”革命题材系列情景剧,拍摄制作了《战火青春》等党员电教片,组织开展“青少年学党史”“新四军精神进校园”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岳西县对革命烈士、安徽首任省委书记王步文故居实施整体修缮保护,提升内部陈列,设置6个单元的“王步文的初心与使命”展览,见人见事见物见精神,吸引大批游客,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基地。
安徽制定印发《安徽革命文物策展指南》,指导基层挖掘、发挥文物的教育功能。年全省博物馆推出37个原创大型展览,其中,“决胜——全面小康路上的安徽”“皖乐徽声——安徽音乐戏曲文物展”“七千年前的微笑——双墩文化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专题展”3个展览入选国家文物局年度“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项目,免费对外开放,发挥了教育群众的意识形态功能。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安徽及时公布全省首批革命文物名录,据此重点推出“初心映江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主题展览”等一批革命文物展览展示。联合举办鄂豫皖三省大别山区革命文物讲解比赛,牵头推出“上海一大会址—浙江嘉兴南湖—淮安周恩来故居—皖西大别山”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长三角高品质红色旅游示范基地。
宣城市今年以来实行革命文保“五个一”行动:一张名录承精神,向全社会公布了50处革命文物和烈士纪念设施及纪念地名录;一批方案助保护,指导各地编制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方案;一批工程护史迹,实施郎溪县夏雨初烈士故居、泾县云岭新四军女兵宿舍修缮工程等;一期展览现风采,举办全市革命文物专题图片展览,云岭新四军在皖南展陈等;一次比赛阐历史,组织人员参加全省革命文物讲解员大赛。
芜湖市发布命名10家红色文化实践基地。以庆祝建党百年为主题,深度挖掘、宣传和利用好红色文物资源,梳理出“新四军在芜湖”等一批芜湖革命历史文化成果,策划出“渡江第一船”“南陵革命历史陈列展”等一批红色文物展览展示,推出“灯火前行”“星火燎原”“烈火新生”等一系列红色文旅研学产品。
江淮大地上,红色文物光芒再现,让人民群众在学习、教育和旅途中了解党的光荣传统、学习党的宝贵经验、感悟党的伟大成就。
与旅游产业结合增加旅游观光文化内涵
安徽全力支持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争取资金8亿多元,实施西递、宏村、呈坎、黄田等一批重点古村落古民居集中连片维修、安防消防工程。以古民居古村落为载体的民宿、研学等乡村旅游新业态蓬勃发展,7个古村落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黟县“猪栏酒吧”民宿项目入选首批全国5个乡村遗产酒店示范项目,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泾县作为红色旅游县,已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王稼祥故居、蜜蜂洞等红色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了以“红色丹心,云岭烽火”为主题的新四军精神传承经典旅游环线,一经推出,就成为热门旅游线路。
金寨县六安六区十四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打造“红色的土地”“厚重的文化”“大别山农耕民俗文化展览馆”和“情宿大湾民宿”四大区域,发展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明显。金寨县大湾村本是大别山片区高寒山区贫困村,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湾村走访村民,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脱贫攻坚大计。如今,大湾村保留了当时习近平总书记与村民座谈的照片、场院、小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过的贫困户老房子、旧家具等。同时,当地的古树林、古祠堂等文物资源也得到保护利用,吸引四乡八里的群众乃至外省游客前来参观、住宿,在教育引导群众的同时,增加了集体和村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当年总书记到我家来问我年收入的时候,我告诉他只有多元。如今,我养鸡养羊、种植中草药,加上在茶厂务工的收入、村里公益性岗位的工资,一年下来有4万多元收入。”当年的脱贫户陈泽申说,如今他经常为游客义务讲解。
与招商引资结合凝聚文物保护的社会力量
传统村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中华农耕文化的传承载体和具象符号。作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的黄山市,截至目前,“百村千幢”保护利用工程已投入25.15亿元,完成了个古村落的规划编制,实施了63个古村落和幢古民居的保护利用。
黄山市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三结合”的古民居保护新路,使物质文化遗产“凝固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守住古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传承徽州文化的“精、气、神”。据了解,目前认租、认领、认购古民居已有幢,建成一批乡村艺术会所、农家乐、民俗客栈、传统手工作坊等处事业类、产业类、综合类旅游新型业态,古村落与古民居由过去文化观光的单一利用模式向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乡村体验等多元业态转变。
为做好徽州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黄山市出台多个文件,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对所有名镇、名村、名街均完成了保护规划,坚持清单管理。黄山市推动保护与利用方式推陈出新,创新做好古民居的认购、认领、认租工作,建立古民居产权转让平台和机制,打通社会力量参与古民居保护利用的通道。目前,黄山市民宿发展至2余家,占全省总量的80%以上。黄山市每年游客接待量中,以古村落为主体的文化旅游占七成以上。
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祖源村是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村内粉墙黛瓦、徽风古韵,拥有古民居、古桥、古树等历史文化景观,尤以千年红豆杉、百余亩梯田景观而闻名。年3月,祖源村引进上海宏森投资发展公司,投资多万元,以传统村落品牌为依托开发“梦乡村”民宿项目,当年11月试营业,成为皖南最大的乡村民宿群。“梦乡村”民宿群建成后,每年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营业额近万元,带动村民创办民宿16家。祖源村民宿产业的发展,吸纳了村民就地就业和返乡创业,带动了当地农副产品销售和第三产业发展。年,祖源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为1.76万元,是年的3倍;常住村民也比年增加了人。祖源村相继被授予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称号。
(文内图片均由郜磊拍摄)
年7月8日《中国文化报》
第8版刊发特别报道
《江淮大地上,文物的光芒更加灿烂》
↓↓↓↓↓↓↓↓↓
责编:陈晓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