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嘱托开新局2021年长三角地区主
2024/9/8 来源:不详初夏时节,烟波浩渺的太湖,见证了本年度长三角一大盛事:5月26、27日,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位于无锡太湖之滨的太湖饭店隆重举行。在记者看来,会议地点的选择,就深藏一颗“匠心”——其一,从地理位置来看,太湖之于长三角,可谓“正居其中”。作为江南水网中心,自古以来,繁华的市镇在太湖边邻水而建、依水而兴。畅通的水系,纵横交错的河流湖荡,串起秀美江南的山川大地;其二,“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流动是水的生命,亦是人类社会演进的动力。如果说,太湖的水流,滋养了江南儿女、孕育了江南文化;那么,人、财、物以及技术、信息的流动,代表的恰是发展的活力与机遇。践行新发展理念、探索新发展格局、推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长三角的重大使命,也是本次座谈会的重要关切。无论是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听取太湖及水环境综合治理有关情况汇报、重大项目“云开工”、三省一市主要领导闭门会,还是第三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及系列仪式活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果发布会等等,丰富多彩的议程,无不指向同一个主题:践行嘱托开新局!深化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完善共保联治机制,共同推进碳达峰,夯实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基础翻阅为期两天的会议议程,记者发现,生态环保是本次会议的“绝对主角”。26日一大早,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听取太湖及水环境综合治理情况的汇报;9点,是面向媒体公开的第一项议程:重大项目开工仪式,9个重大项目全部是生态环保项目;27日,在圆满结束了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各项议程后,当天下午又紧接着召开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小组第一次会议。这样的议程设置,对长三角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我宣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开工!”5月26日上午,随着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一声令下,记者在云直播大屏上看到,一台台大型工程机械在各个水生态保护项目现场火热开干。在水网密布的长三角,共谋水生态保护,可谓正当其时、恰逢其势。“今天启动的一批太湖及水环境治理重大项目,必将进一步推动太湖流域生态系统修复提升,夯实长三角绿色发展基础,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动力活力。”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说。“座谈会聚焦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听取太湖及水环境综合治理情况汇报,共同启动治理重大项目,对我们来说,既是巨大的鼓舞,更是有力的鞭策。”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天琦告诉记者,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建设上带好头,是长三角地区的重大使命。随着长江大保护和太湖治理扎实推进,去年长三角国考断面水质优Ⅲ类及以上比例上升7.2个百分点,长三角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成为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当前,国务院批准成立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小组,不仅是区域污染联防共治的成果,也是生态环保协作机制的深化。“以此为契机,我们将认真落实座谈会和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小组第一次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为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王天琦说。“跨流域治水,确实有一定难度。但上下游从‘各扫门前雪’到联合河长制的建立,大家携手共进,越来越齐心。”苏州市吴江区水务局总工程师吕萍见证了太浦河跨区域治水中,大家从“冤家”变“亲家”的过程。“长三角地区的领导如此重视生态环保,让我对未来更充满期待!”在27日的高层论坛上,还举行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新发展建设有限公司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水乡客厅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简称“水乡客厅公司”)揭牌仪式,意味着作为绿色发展示范门面的“水乡客厅”建设迎来重大进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由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个片区组成,是探索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试验田”。约35平方公里的“水乡客厅”,其定位是“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地、跨界融合创新引领的展示区和世界级水乡人居典范的引领区”,是对新发展理念的一个集中示范。“水乡客厅”去年启动方案国际征集以来,这片湖区水乡,始终牵动着各界目光。“公司的揭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告诉记者,“未来水乡客厅的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功能性项目、生态环境整治、社会公共配套等,就是由水乡客厅公司来承担。”“‘水乡客厅’是长三角跨省域的一个公共空间,它不是一个CBD,本身不会产生多少GDP,而是对整个生态绿色理念起到一个非常好的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张忠伟说,未来,“水乡客厅”的主要功能是以生态绿色为引领,厚植生态优势,传承江南文化基因,嵌入创新策源功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个地方的开发强度是极低的,蓝绿空间占比会保持在75%以上,开发强度在25%以下,这在全国也是非常少见的。”进一步深化产业、创新、市场、开放等协同联动,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长三角支撑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确定的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是“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积极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长三角责无旁贷。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在高层论坛发表演讲时直言:“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城市化战略格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最大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是最具创新力、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是全国最大的市场,在构建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必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最大作用。“高层论坛上,长三角三省一市省(市)长共同揭牌成立了长三角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四个长三角重点领域产业链联盟。“通过机制创新,以及市场化手段,三省一市共同发起设立产业链联盟,旨在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落地落细落实。”江苏省工信厅制造强省推进处处长徐军告诉记者,针对一些关键创新领域,三省一市将各扬所长,联动起来支持产业链的各个核心环节,从而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性。实际上,三省一市共同成立产业链联盟,具备一定紧迫性。据徐军介绍,通过梳理产业链可以发现,有些产业链如果没有形成联动性,其内部就会出现同质化问题,相互之间的壁垒也会越来越多。记者了解到,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链联盟首批吸引65家会员单位加入,包括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中国药科大学、信达生物等,首届秘书处设在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后者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是全国生物医药领域首个获批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人工智能产业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长三角产业优势领域。长三角企业家联盟联席主席、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科大讯飞将发挥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的平台效应,助力长三角区域数字经济产业升级,打造长三角一体化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构筑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的长三角力量。在高层论坛现场,还举行了《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合作备忘录》等多个重大合作事项签约仪式。随着去年9月份安徽自贸试验区的设立,长三角三省一市全部加入“自贸试验区”朋友圈。江苏自贸区始终坚持将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国策作为根本原则,年挂牌成立之初便与上海、浙江自贸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去年以来,南京片区加强与安徽共建合作园区,苏州片区被纳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携手共进,跑得更远也更快。江苏省商务厅厅长赵建军告诉记者,日前成立的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以及本次《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合作备忘录》的签署,让大家能更好地取长补短,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的改革事项上、在促进产业创新发展上,可以联动考虑,形成整个产业链条的创新、集成化的创新,实现合作共赢。“自贸试验区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自贸试验区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创新的平台载体,必须要用开放的思维去看待和推动它的发展。什么叫做开放性思维?”赵建军打了个比方,“就是我们的好东西要与别人共享,人家的好经验我们也要积极学习。比如,上海临港新片区的很多政策创新就值得我们学习,像发展离岸贸易、开放准入等等,而浙江的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以及发展新经济新支柱产业的创新,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江苏的长处是实体经济、是营商环境,我们要持续紧扣国家赋予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两区’定位,坚持以制度集成创新为核心,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培育新经济新支柱产业为重点,以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为突破,以风险防控为底线,以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为契机,推动江苏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取得更大成效。”变“发展落差”为“发展空间”,推动欠发达地区跟上整体发展步伐,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如何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跟上长三角整体发展步伐?安徽给出了答案——靠创新“起家”与“发家”。“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安徽近年来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两年,安徽在全省开展“比创新、比创业、比创造、增动能”专项行动,全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家、总数达家。资本市场给了安徽最有力的回应,年,安徽全省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8家、创业板上市企业8家,科创板上市数量居全国第7位、中部第1位。加强创新驱动,在安徽承接产业转移时同样体现。滁州市来安县汊河镇,距南京江北新区仅13.5公里,地缘让两地建立了天然联系。顶山-汊河一体化示范区对标南京江北新区“两城一中心”定位,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和主导产业配套基地,新型功能区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四大战新产业。“目前,示范区正在编制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来安县汊河镇党委书记程永政告诉记者,示范区对入驻企业的科创能力有较高要求,已签约的宝供智能物流园项目,就在智慧仓储领域有很高的技术壁垒。苏皖合作示范区涉及溧阳、郎溪、广德三地,是首次以县为单位,打造省际边界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新探索。“聚焦科技创新,郎溪致力于加快推进产业协同发展。”郎溪县长三角区域交流合作服务中心主任陈震钢表示,目前,郎溪经开区正积极与溧阳经开区在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开展产业合作,已有18家企业与溧阳企业开展联合科技攻关与协同配套。在长三角区域内,不只是省际不平衡,在省内不同地区也存在不平衡。打开思路,借助长三角这一国际化平台,江苏苏北各市正积极变“发展落差”为“发展空间”。记者发现,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徐州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建设、淮安的“‘店小二’精神、‘’理念”,还是宿迁的“五个一”帮办机制、盐城的“三书合一”和行政审批告知承诺,以及连云港的“一窗受理、一表申请、同步审批、一窗发证”模式……无一不是为了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市场经济是‘候鸟经济’,哪里的营商环境优、服务质量好、办事效率高、投资成本低,企业就会到哪里发展,资金就会往哪里聚集,落差自然会被填平甚至实现反超。”淮安盱眙县委书记邓勇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盱眙围绕让投资客商“满意满足、舒适舒服”的需求导向,创新提出“难事我来办”帮办服务理念,发布含金量十足的盱眙招商引资“十二条”,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记者了解到,“十二条”是围绕投资、税收、租金等方面出台的一揽子奖补措施,同时探索为每个产业、企业量身打造个性化专属的政策包,吸引了多方客商前来,并成功签约总投资25亿元的邦宇、宇狮薄膜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全域旅游项目和55亿元的铝制型材项目。“为展现盱眙的诚信和诚意,我们还向94家企业一次性发放先进制造业发展扶持奖励资金多万元,用‘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发展。”邓勇说。“长三角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绝不是指长三角的部分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是指长三角全区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在高层论坛上表示,目前长三角区域实际上存在先发展地区和后发展地区的二元结构。这种二元结构转向一元结构的现代化,要求后发展地区同先发展地区一起实现现代化。这就需要根据系统思维和协调发展的理念调整发展战略,由不平衡战略转向平衡战略。他同时认为,后发展地区要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短板,并在信息化上实现跨越,这一方面,贵州发展的大数据产业就是榜样,后发地区也可以成为数字经济高地。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杭春燕陈澄许海燕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