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化之广德,皇恩浩荡,帝德广大
2022/9/12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分享会 http://m.39.net/disease/a_6173182.html
广德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宣城市东境,苏浙皖三省交界处。东邻浙江省长兴县和安吉县,东北与江苏省溧阳市和宜兴市交界。东临杭嘉湖,北倚苏锡常,周边“两个半小时经济圈”有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4个省会城市和16个大中发达城市,是安徽省唯一与苏浙两个发达省份毗邻接壤的县份,是东进西出的桥头堡、南北经济的结合点,是华东沿海经济挺进安徽等中西部地区的第一站。根据宣城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共广德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十三五计划内广德县将撤县建市——广德市。广德位于安徽省东南部,苏浙皖三省八县(市)交界处,区域面积平方公里,辖6镇3乡,个行政村(社区),人口51.5万。广德建县已有年的历史。广德古称桐汭。春秋战国时,先后属吴国、越国、楚国。秦属鄣郡。西汉元封二年(前年)改鄣郡为丹阳郡,迁郡治至宛陵(今宣州市)。原郡治周围地区设故鄣县,隶扬州丹阳郡。广德地属故鄣县。
东汉建安初,“策已平定宣城以东”地区,孙吴拆故鄣置广德县。县名是取美名,意在标榜“”。建安五年(年)“徐琨以督军中郎将从破庐江太守李术封广德侯”。建安八年(年),吕蒙因从孙权讨伐丹阳有功,“拜平北都尉,领广德长”。县治在今县城西南境内,仍属扬州丹阳郡。西晋太康二年(年),改属扬州宣城郡。南朝宋永初三年(年)并广德、故鄣、长城、阳羡、义乡五县地立绥安县,属宣城郡。泰始四年(年)改属南徐州义兴郡,不久废。复置广德县,仍属宣城郡。齐广德县属南豫州宣城郡。梁绍泰元年(年)于广德增置广梁郡(《隋书地理志》避炀帝讳,写成‘大梁郡)及石封县,郡、县治均在今广德桃州镇。侯景乱后还封徐度为广德侯,广德县为其侯国封地。陈永定二年(年)改郡名为陈留郡,改广德侯国为县。隋开皇九年(年)废郡,并广德(《隋书·地理志》讳作‘大德)、安吉、原乡、故鄣四县入石封,改石封为绥安县,属宣州。仁寿三年(年)属湖州。大业二年(年),复属宣州。翌年,宣州改称宣城郡。
唐武德三年(年)以绥安县置桃州,原绥安县地分置绥安、桐陈、怀德三县,桃州领之。七年废桃州,并桐陈、怀德入绥安,属宣州。天宝元年(年)改属宣城郡。至德二年(年)九月因肃宗讳恨安禄山,改绥安县为广德县,属宣。五代十国吴广德县属宁国军宣州。五代南唐初广德县属西都江宁府,保大八年(年)在县设广德制置司仍属江宁府。北宋废制置司,广德县如故。宋开宝八年(年)广德县属宣州。太平兴国四年(年)置广德军,治广德县。端拱元年(年)析广德西北桐乡、昭德、临湖、原通、妙泉五乡置建平县,隶广德军。至道三年(年)属江南路,天禧二年(年)属江南东路。元至元十四年(年)改广德军为广德路,路设总管府领广德、建平两县,属江浙行中书省。至正十六年(年)朱元璋占领该地即改广德路为广兴府,改广德县为广阳县,广兴府辖广阳、建平两县,属江南行中书省。明洪武元年(8年)广兴府属京师直隶,不久改称广德府。四年九月改府为州。十三年四月省广阳县入州,领建平县。永乐元年(年)直隶南京。
清顺治广德州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年)改属安徽布政使司,咸丰四年(年)暂归浙江巡抚代管,同治三年(年)复属安徽省,隶徽宁池太广道及皖南道。民国元年(年)4月改州为县,不领建平县,直属安徽省。年至年属安徽省芜湖道。年芜湖道撤,直属安徽省。年春至10月属宣城首席县长。年10月后至年8月属安徽省第九行政区。年8月以后属安徽省第六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德县初属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宣城专区。年属安徽省芜湖专区。年3月属安徽省芜湖地区。年2月属安徽省宣城地区。0年属宣城市。年被批准为安徽省直管县,具备省辖地级市的所有职能。根据宣城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共广德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十三五计划内广德县将撤县建市——广德市。据明嘉靖十五年()《广德州志》记载:州治(今桃州镇)共划14坊:州署东为松关、宝华、朝岳、兴仁、仁德5坊,州署南为文明、状元2坊,州署西为忠节、升平、玉溪、秀远、庙前、朝斗6坊,州署北为兴福坊。全州下设9个乡,68个都,个里。清代,乡、都、里仍沿明制。清初,都下设保,与里并行。里的作用重在征赋,保的作用则重在维持治安。康熙三十七年()州守李国相在《重修福星桥记》中称:阖州设保。
民国元年()废州为县,广德县设9区:城一区、东二区、东三区、南四区、南五区、西六区、西七区、北八区、北九区、区下设保或坊,保、坊下有甲。全县共有余保,余皆不详。民国22年10月,广德县保甲编组告竣,次年元月经覆查核准:全县共设9个区,35个联保,个保,3个甲。24年底,全县改设5个区,35个联保,个保,个甲。26年4月,全县设5区,38联保,保。28年8月,又调整为5区,16乡1镇,保,甲。同年11月,又增设景贤镇。29年1月裁撤第一区署,所辖乡镇改为直属县政府,同时将二、三、四、五区名称冠以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