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这16个地方被国家重点保护,看看
2022/9/20 来源:不详白癜风能否彻底治愈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317/4791307.html
宣城,简称宣,古称宛陵、宣州,地处安徽省东南部,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说。自西汉设郡以来已有多年的历史。其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
1、龙川胡氏宗祠:位于绩溪县瀛洲镇龙川村,龙川胡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胡氏家族祭祀祖先、议决族内大事的场所。胡氏宗词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年),祠内装饰以各类木雕为主,有“木雕艺术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之称。
2、广教寺双塔:亦称敬亭双塔,位于宣城北面2.5公里的敬亭山南麓,双塔始建于北宋绍圣3年(公元年),双塔东西对峙,相距26.9米,形制相同,均为平面方形的仿木楼阁式砖塔。这种既沿袭了唐代四方形平面的建塔风格,又具有宋代建筑特征的塔,在中国现存宋代古塔实物中为仅存的一例。
3、水西双塔:坐落在泾县城西2公里水西宝胜寺左右两侧,一为大观塔,建于北宋大观二年(年),又因始建于北宋崇宁年间,故又称“崇宁塔”;一为小方塔,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故又称“绍兴塔”。
4、查济古建筑群:位于皖南泾县查济村,现有古代建筑余处。其中桥梁40余座,祠堂30座,庙宇4座。保存古建筑从元至清,有村门、宝塔、牌坊、庙宇等等。明清鼎盛时期查济共修建了座祠堂,座庙宇,座桥梁。因为查济祖氏山东,崇拜宋江将,所以建筑中注重“”,以示对梁山起义英雄的敬慕和纪念。
5、江村古建筑群:位于旌德县城西南15公里白地镇江村,江村为江姓聚居地古村落,始建于隋唐,明清时达鼎盛,保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建造。村中有尚存老街、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古桥、古水圳、人工湖等近处古迹,主要建筑有江氏宗祠、溥公祠、孝子祠、父子进士坊、茂承堂、笃修堂、进修堂、黯然别墅、江泽涵故居、江冬秀故居、聚秀湖、老街等。
6、黄田村古建筑群:位于泾县榔桥镇东南部,黄田古村历史悠久,始于北宋嘉祐年间,鼎盛于明、清,已有千年历史。古民居从选址、规划到建筑的设计,无一不依据中国古代《周易》阴阳、五行等学说,展现出古人对“天人合一”的愿望。黄田村古建筑群四周青山绿水,其建筑既有苏州园林的风格、宫庭建筑的恢宏,更有皖南建筑的特色。
7、上庄古建筑群:位于绩溪县西38公里的上庄村,主要包括胡适故居、胡适私塾、胡传旧居、胡寿基宅、胡开文旧居和胡开文纪念馆等古建筑。胡适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古建筑,小青瓦,马头墙,前庭有天井,两旁有厢房,楼上为“通转楼”,楼下是堂屋。后进为内庭,栏板隔扇,精雕细刻。
8、天寿寺塔:位于广德县城迎春街北侧,塔为七级,体形高大,属江南楼阁式建筑,砖木结构。光绪26年毁于火灾,仅存砖砌塔体。年10月,发现一“地宫”,宫内有石碑一块,刻记塔之渊源。年重修。复修后的天寿寺塔基本保持了原来特点,七级六面,六角飞檐,铁链式塔顶,还修建了塔院。
9、仙人塔:位于宁国市城东50公里的仙霞镇柘亭,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年),现塔修建于南宋绍兴十三年(年),清代曾有大修。塔高26米,塔底占地面积平方米。塔刹有铭文余字,多为捐款人姓名、款额及诗句等,具有重要得研究价值。
10、奕世尚书坊和胡炳衡宅:位于绩溪县龙川村,奕世尚书坊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主体结构由4根柱、4根定盘枋和7根额枋组成,高10米,宽9米。系用花岗石和茶园石搭配凿制而成。是徽派石雕的精品。胡炳衡宅建于明代,院落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屋顶,封砌马头墙,占地面积平方米,是典型的徽派古民居。
11、旌德文庙:位于旌德县旌阳镇营坎路5号,始建于北宋崇宁元年(年),五次被毁重建,最后重建于清顺治二年(年)。主体建筑大成殿,飞檐重阁,红墙青瓦,朱漆梁柱。东西两侧各九庑五斋、戟门及两侧的名宦祠和乡贤祠、泮池、泮桥等,总体为长方形四合院,院内占地南北62.24米,东西31.57米。
12、王稼祥故居:位于泾县桃花潭镇厚岸村,坐北朝南,一进三间,砖木结构,是一幢具有皖南地方特色的徽派民居建筑,由八字院门、大院、正厅,厢房、门屋及厨房等组成。
13、新四军军部旧址:位于泾县云岭镇,建于民国四年(年),是北洋军阀张勋的公馆,内有两栋砖木结构楼房和一栋平房,属中西合璧的古建筑。民国二十七年(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驻扎于此,完成了组建新四军的艰巨任务。
14、陈山遗址:位于宣城市宣州区向阳镇陈山附近,属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有文物有砍器、尖状砍器和尖状器、刮削器等,陈山遗址的发现,对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史前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5、毛竹山、官山遗址:位于宁国市城区西北四五公里处的西津办事处罗溪村,属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毛竹山、官山遗址展示了五六十万年前古人类生活和劳动的情景,对研究水阳江流域远古人类的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研究长江流域的旧石器文化也有不可或缺的贡献。
16、建平镇土墩墓群:位于郎溪县建平镇中北部,墓葬年代初定西周至春秋战国之交本地土著民的公共墓地。土墩墓平地起土,不设葬具、封土不夯,核心特征是堆土成墩,为吴越民族葬俗之一。出土的青铜剑与山西出土的吴王光剑形制相同。出土较多原始瓷和印纹硬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