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安徽省370条扬子鳄陆续放归自然
2023/3/24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http://pf.39.net/bdfyy/zjft/161225/5154126.html
6月2日上午,年扬子鳄野外放归活动启动仪式在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郎溪县高井庙片区举行,20条安装了卫星追踪器的成年鳄被放入经过生态修复适合扬子鳄栖息的水库里。今年,我省将放归人工繁育扬子鳄条,全部放归工作将在6月10日前完成。经过多年持续野外放归,目前我省野外扬子鳄种群数量已逾条。
放归扬子鳄都装备了“身份证”
6月2日上午,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郎溪县高井庙片区的水塘边,20条扬子鳄被安置在透明水族箱里,等待放归。即将“回家”的活化石们看起来有点高冷,大部分时候目视前方,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看似静止画面。有时候眼珠微动,喉咙里发出一阵低沉的嘶吼。
本次野外放归地点分布在保护区的宣城市宣州区红星片区,郎溪县高井庙片区,广德市朱村片区,泾县双坑、中桥片区,芜湖市南陵县长乐片区。为了长期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了解到,为了保证放归成功,我省在此次放归活动前进行了充分科学的准备。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孝兵介绍,首先是开展扬子鳄野外种群资源调查。运用鳄类环境DNA追踪等技术,全面普查野外种群数量、种群结构、空间分布及栖息地质量,为扬子鳄栖息地生态修复、种群复壮、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估野外放归成效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让人工繁育扬子鳄顺利适应野外生活,我省还对放归地实施生态修复。依据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在放归的各个塘口适当投放鱼苗、螺蛳等饵料,培育扬子鳄食物链,同时,栽植补植水生植物,增设监测管护设施,营造适合扬子鳄栖息的良好环境。此次野外放归的条人工繁育扬子鳄经过了科学筛选。据介绍,工作人员先从人工繁育的适龄鳄中筛选出条“候选鳄”,通过DNA遗传背景分析,再从中遴选条体格健壮、亲缘关系较远的扬子鳄用于今年放归。
野外种群数量已超条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扩大扬子鳄野外种群,彻底摆脱极度濒危状态,年11月,经原国家林业局批准启动“扬子鳄保护与放归自然工程”,通过将人工繁育的扬子鳄放归到野外的方式,逐步复壮野外扬子鳄种群,该工程为国家15个野生动植物重点拯救项目之一。
扬子鳄野外放归是一项长期系统性、技术性非常强的物种野化保护工程。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了解到,我省在年开始实施扬子鳄栖息地建设项目,因地制宜开展野化训练区和野外放归区建设工作。年首次放归3条扬子鳄,开启了试验性野外放归,至年共14次累计放归条,为扬子鳄规模化放归积累了宝贵经验。
为了加快扬子鳄野外种群复壮进程,安徽省自年起科学有序推进规模化放归,在总结前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大幅增加野外放归数量,同步开展栖息地生态修复以扩大扬子鳄适宜栖息面积。年至年共计规模化放归扬子鳄条,其中:年放归条,年放归条,年放归条。最新调查监测显示,目前我省野外扬子鳄种群数量逾条,种群分布范围逐渐扩大,结构日趋合理,放归鳄已适应野外环境,恢复了在自然环境下的生存能力,部分放归鳄已开始筑巢产卵,繁育后代。
据调查,年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繁殖数量再创纪录,保护区在日常巡护中发现扬子鳄产卵14窝计枚,孵出幼鳄条。更为可喜的是,广德朱村片区20余年来首次发现扬子鳄产卵,标志着保护区五个县(市、区)均发现有野外扬子鳄有效繁殖种群,野外放归成效初显。
让“活化石”在地球上继续繁衍生息,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了解到,根据扬子鳄野外放归计划安排,年安徽还将放归一批人工繁育扬子鳄。未来,我省将继续强化野外种群及栖息地质量监测与评估,确保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和质量“双稳”提升,促进濒危物种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刘媛媛文/摄
来源:中安在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