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长关心孩子的感受,比关心他的成绩更重

2022/8/24 来源:不详

北京医院治荨麻疹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6/8595950.html

近期各地发生多起学生自杀事件。

就在5月12日一早,南宁市一小区里一名12岁左右的男孩从楼顶坠下,不幸当场身亡。而据记者初步了解,是由于家长没收了孩子的手机不让玩游戏,孩子一时想不通才做了傻事,孩子的家长在现场痛不欲生,事后孩子遗体被送走,派出所、社区和物业的工作人员在现场处置善后。

4月23日,开学第一天,安徽郎溪县惠园学校的一名15岁女孩坠楼身亡。

其实早在年,北京大学一份报告显示:每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一项在上海展开的调查显示:上海地区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也占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并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这样的数据还在逐年攀升。

在自杀者的年龄排列中,12岁占第一位(40.3%),其次为14岁(22.7%),11岁和13岁(13.6%)。中国儿童在自杀原因的排列中,学习压力过重占第一位(45.5%),其次为早恋(22.7%),父母离异(13.6%)。

孩子的学业压力主要源于学校教育,而家庭教育的压力也“毫不示弱”,疫情期间孩子在家,不难看出家长给孩子施加的压力,但小D君也能理解家长:孩子不上学,他们着急,孩子要上学了,他们开始担心孩子的健康,担心孩子跟不上进度,担心孩子厌学……

孩子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

当孩子眼看着父母开始焦虑,自己也变得焦虑紧张;孩子每天学到凌晨一两点才睡觉,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努力;或者孩子看到同学成绩优秀,自己却一再退步,变得沮丧失望……

当孩子的自我认同感不强时,遇到挫折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绪。不能正确认识挫折,没有摆脱逆境的能力已经成为很多孩子普遍面临的问题。

现在很多学生自闭自卑、不善交流沟通,也与父母没有及时引导有关。

作为父母,教育孩子时第一件事就是喜欢跟他讲道理:孩子不愿意把玩具送给别人,妈妈说:“好孩子应该懂得分享。”孩子没有跟别人打招呼,家长这时会教他:“见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这是基本的礼貌。”

我们总是急于教给孩子生活的道理、正确的做法。

却忽略了一点:孩子当下的感受。

在一个只讲道理的家庭,往往是父母讲赢,孩子总是受挫的状态。那么,孩子能学到的沟通模式就是忍受。

就像去年在上海卢浦大桥发生一起跳桥事故,跳桥者年仅17岁。

当天的视频监控显示,一辆轿车打着双闪,停在车流穿梭的高架路中央。期间女司机下车一次,敲了敲后门,又回到驾驶位上,几分钟后,男孩猛然拉开后车门,直奔桥边,一跃而下。

跳桥者为17岁高二男生,和同学在校发生口角,母亲接他回家的路上又训斥一番。男孩承受不住,一时冲动酿成悲剧。

家长们好像误解了挫折教育的概念。

真正的挫折教育,指的是家长在孩子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给他勇气,教他方法,陪他跨过一道道沟坎。

而不是在孩子遇到问题时,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去绑架孩子的思想,也就是所谓的“打击教育”。

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了快乐的能力。

以后,他再遇到快乐,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这是不对的,自己不应该快乐。

小D君认为,重视孩子的心理疏导、培养孩子的逆商是我们必须要上的一节课。

在动画电影《狮子王》中,小狮子辛巴因为父亲救自己而丧命,一直将错误归咎于自己身上。

所以他逃避现实,远离族群,自我放逐。

直到后来,以往父亲管辖的将领来劝导他回归族群、引领大家。

他才领悟到自己作为深林之王的孩子必须承担的责任。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他夺回了王的权利。

成为了新一代的森林之王。

巴顿将军曾经说过: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谷底的反弹力。

就像辛巴一样,面对挫折一味自怨自艾只会让状况恶化,陷入自我否定。

勇于承担责任,直面困难才能获得成功。

首先,要尽可能变革分数“指挥棒”下师生家长的心态,这是学生压力的主要来源。其实我们可以将高度单一的唯分数至上的评价体系改革为以个体的能力为核心的个性化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形成对学生“上智之星”“上善之星”“上美之星”等诸多评价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家长认识到孩子除了成绩好,品行好、特长好都可以成为学校的明星,成为未来时代之星。

其次,要营造爱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杜绝一切语言、身体和精神暴力的发生。爱不能单靠规矩,更重要的是用文化、用理念进行积极正向的引导,允许孩子发泄情绪,让他明白失败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引导孩子把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13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